Personal Publication
Dissertation
鄭瑞洲(2014)。情境興趣為本的教學促進高一學生生物遺傳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 博士論文。
鄭瑞洲(1993)。Sodium arsenite induce oxidative stress in human cells。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Periodical Paper
鄭瑞洲、江淑芳、蘇百薇(2025)。科學博物館非制式課程促進高中生科學學習。博物館學季刊,39(3),65-90。(THCI)
陳君瑜、楊敏、鄭瑞洲(2024)。情境任務教學提升偏鄉國小中年級學生的程式設計學習。科技博物,28(4),29-67。
鄭瑞洲、陳玫岑(2024)。博物館與學校合作課程教學影響高中生科學學習之探討。科技博物,28(3),67-100。
Jui-Chou Cheng (2023). Learning outcomes of transforming cutting-edge iPSC research into informal science courses for uppe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Biological Education (SSCI), DOI: 10.1080/00219266.2023.2192729
鄭瑞洲、林煥祥(2022)。臺灣公民參訪非制式科學教育機構對公民參與科學的影響:科學興趣所扮演的中介角色。科學教育學刊,30(2),149-170。(TSSCI)
鄭瑞洲、楊敏、陳君瑜(2022)。不插電程式設計教學促進偏鄉國小生對程式設計的情境興趣與概念理解。科技博物,26(2),83-116。
鄭瑞洲、楊敏、林莉純、楊翰宗(2021)。科技影片學習對大學生人工智慧科技素養效益。通識學刊,9(1),1-48。
鄭瑞洲、楊敏(2021)。轉化科學研究為國高中生非制式科學實作課程之探討。科技博物,25(1),27-56。
鄭瑞洲、林煥祥(2020)。臺灣公民對非制式科學教育場域的態度與參訪動機之研究。科技博物,24(3),63-84。
鄭瑞洲、李育諭、林煥祥(2019)。臺灣公民參與科技議題活動與參訪科學工藝類博物館的關係及變化。科技博物,23(2),71-95。
鄭瑞洲、黃臺珠(2018)。探討臺灣公民參訪科學與工藝博物館和其科學素養間之關係。科技博物,22(1),37-56。
鄭瑞洲、謝百淇、黃台珠(2017)。臺灣公民參訪科學與工藝博物館趨勢之研究。科技博物,21(1),5-24。
鄭瑞洲、洪振方、黃台珠(2016)。透過情境興趣教學策略促進高一學生之遺傳學學習。科學教育學刊,24(2),115-137。(TSSCI)
鄭瑞洲、洪振方、黃台珠(2013)。採用多元教學策略的非制式奈米課程對國中生情境興趣之促進。教育實踐與研究,26(2),1-28。(TSSCI)
鄭瑞洲、洪振方、黃台珠 (2011)。情境興趣-制式與非正式課程科學學習的交會點。科學教育月刊, 340, 2-10。
Conference Paper
Jui-Chou Cheng, Yuh-Yuh Li (2025). The real research experience course enhances uppe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science learning in science museum. theThe 16th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ESERA 2025)
Jui-Chou Cheng (2025). Museum-Schools Cooperative Courses and Teaching Enhanc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cience Learning. Associ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s (ASTC 2025)
鄭瑞洲、林佳蓉、楊敏、蘇百薇(2024)。轉化前瞻研究為「見微知菌」非制式科學課程和教學初探。2024科普論壇。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Jui-Chou Cheng, Huann-Shyang Lin (2023). Investigating Significant Factors Related to Adults Visiting Informal Science Educational Venues for Education. the 17th. World Leisure Congress (WLC 2023)
潘宥丞、鄭瑞洲、顏嘉宏(2023)。生物桌遊對非生物相關科系大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基因訊息流桌遊為例。第39屆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鄭瑞洲、林佳蓉、楊敏、葉亭廷(2023)。轉化基因編輯技術研究為科學實作課程和教學初探。2023科普論壇。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楊敏、林建良、鄭瑞洲、位明先、邱湘婷(2023)。館校合作課程和教學輔助生活科技教師教與學之研究。2023科普論壇。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鄭瑞洲、林佳蓉、楊敏(2022)。以博物館展示開發科學課程教學初探-以幹細胞及胞泌體科學研究為例。2022科普論壇。台北,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鄭瑞洲、林佳蓉、楊敏(2021)。另類探究與實作-轉化學校課程實驗為引導式探究實作初探。2021科普論壇。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楊敏、鄭瑞洲、陳君瑜(2021)。興趣導向的國中生程式設計專題課程教學初探。第37屆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阮湘純、葉亭廷、林佳蓉、鄭瑞洲(2021)。國小中年級學生不插電程式設計課程之教學研究。第37屆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鄭瑞洲、林佳蓉、楊敏、陳玫岑(2020)。轉化前沿科技研究為適合高中生自然科多元選修課程與教學。2020科普論壇。基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楊敏、鄭瑞洲(2020)。中小學生參與線上機器人競賽學習成效初探。第36屆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阮湘純、張美珍、鄭瑞洲(2020)。無人機程式飛行教師研習。第36屆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鄭瑞洲、楊敏、林莉純、楊翰宗(2019)。以科技短影片傳播促進大學生對人工智慧的概念理解與態度。第十四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洪志銘、劉志勇、江淑芳、鄭瑞洲(2019)。臺灣青少年機器人科技學習興趣初探-以2018 FLL機器人競賽參賽者為例。2019科普論壇。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鄭瑞洲(2017)。博物館科普數位資源建置與推廣-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奈米科技主題為例。2017 科普論壇。台北,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鄭瑞洲、黃臺珠(2017)。情意因子在台灣公民參訪非制式科學教育機構促進公民參與科學的角色。2017博物館評量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鄭瑞洲、林莉純、楊翰宗(2017)。網路影片傳播促進大學生的機器人科技概念與態度。2017 第6屆亞洲動物園教育者暨第33屆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屏東,國立屏東大學。
鄭瑞洲、林莉純(2015)。非制式奈米科學課程促進國中學生之奈米科技學習概念、興趣與態度。2015大眾科學素養的脈絡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鄭瑞洲、林莉純、王啟祥(2014)。館校合作非制式奈米課程對國中生科學素養之影響。2014 科普論壇。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Jui-Chou Cheng, Ming Yang, Li-Chun Lin, Han -Chung Yang (2019). Could Online Video Improve Public Scientific Literacy? (ASPAC 2019)
Jui-Chou Cheng, Ying-Yao Cheng, Tai-Chu Huang (201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ese Citizens’ Watching TV Programs of Science and Scientific Literacy(APERA & TERA 2016)
Jui-Chou Cheng, Ying-Yao Cheng, Tai-Chu Huang (2016). Public Engagement in Sci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ese citizens’ Internet Access for Science Websites and Scientific Literac (EASE TOKYO 2016)
Jui-Chou Cheng, Paichi Pat Shein, Tai-Chu Huang (2015). Taiwanese Citizens’ Information Sources for and Interes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East-Asian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Education (EASE 2015).
Jui-Chou Cheng, Pei-Yu Hsieh, Dong-Hwang Chen,Tai-Chu Huang (2013). Formal and Non-formal Nanotechnology Curricula promoting K-12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Situational interest. Taiw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 Pacific Rim Objective Measurement Symposium 2013(TERA & PROMS 2013)
Jui-Chou Cheng, Li-Chun Lin, Jeng-Fung Hung, Tai-Chu Huang (2013). Promoting K-12 Students’ Learning and Situational Interest in Integrating Nanotechnology into K-12 Chemistry Curriculum.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Network for Inter-Asian Chemistry Educators (NICE 2013)
Others-book
林煥祥主編(2020)。2018年臺灣公民科技素養概況-第四章民眾參訪非制式科學教育場所的行為與態度。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公民素養推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