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搜尋
Menu

特展回顧

防災天后宮

防災天后宮

  • 展覽日期: 105-01-06~105-05-31
  • 展覽地點:2F
展覽說明

一、背景說明

台灣同時處於高板塊擠壓速率的板塊交界帶,以及亞熱帶之海島型氣候,造成了山高水短,斷層多侵蝕強的地理特性。每年的梅雨、颱風侵襲,不定期大地震的災難,已是台灣人民已知的宿命。為了能與環境共存,將其天然災害的影響降至最低,行政院早自1982年起,即開始推動一系列的大型防災科技計畫,並於1997年啟動第一個「天然災害防治」為主題的國家型科技計畫,而災防科技中心(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前身)也應運而生。
在防災計畫催生與執行的同時,台灣與世界也發生了許多的災難,國內的921集集大地震、莫拉克風災,以及世界上之南亞大海嘯、311日本仙台大地震、以及美國卡崔娜颱風等。不同的災害類型,不同的社會財產損失,不同的災害應變處理,在在都考驗著國家對於災害防救領域上的規劃與掌握。
經歷二十年來的努力,從「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強化災害防救科技研發與落實運作方案」、「行政院災害防救應用科技方案」、「行政院災害防救應用科技方案-第二期」,整合了公部門超過30個單位以及眾多大學院校,共同對坡地災害防救、水患治理、烈震衝擊評估、極端氣候調適、防災資訊、核能火山等課題,進行了深入研究與探討,均得到不錯成果。目前科研成果除了提供中央與地方政府進行災害防救決策外,同時也對於學校、家庭與個人面對重大災害來臨時,提供應有的災害風險管理。
「防災科技特展」即是推廣與介紹國家與各產官學對災防研究工作之深耕與努力,其寶貴的經驗及成果,應讓一般民眾也能理解與認同。並以民間信仰「天后宮」主題貼近與民眾的距離。經由學習了解災害防救的重要性,進而對災防工作盡一己之力,共同達成「全民防災」之目標而努力。



二、活動籌備情形

(一)主協辦單位
     指導單位:行政院災害防救辦公室。
      主辦單位:科技部、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協辦單位:經緯航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展覽資訊
    時間:105年1月6日至5月31日(1月6日下午2時30分開幕式)
    地點: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北館2F(動力機械廳東側出口廣場)
展覽QR Code
防災天后宮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