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環境關懷設計競賽成果巡迴展
展出地點:本館地下1樓圓形中庭
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特別舉辦「2022~2023環境關懷設計競賽成果巡迴展」,透過環境關懷設計競賽的舉辦,建構一個創意設計的展現舞臺,激勵及吸引學童與青年學子的投入,散播環境關懷實踐家的種子。本次競賽的20強優秀作品讓我們一同來瞭解這些設計者如何運用創意來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在地困難、全球挑戰」,以及作品的設計理念,為鼓勵參與投票的民眾,到場參與人氣票選活動即可獲得參加獎。竭誠的邀請南臺灣的民眾共同參與,見證臺灣在永續創新的豐沛能量。
點閱率:727
Happeriod--關於月經的點點滴滴
「Happeriod」所蘊含的概念為「月經(Period)所發生的(Happen)經驗故事」。
展覽中呈現在月經期間各種不同感受、破解日常生活中常見迷思、以及鼓勵正大光明說「月經」,當月經教育變成非女性專屬的教育時,我們才能創造出一個月經不被隱藏、人人都可以討論月經的社會。透過更有意識地提供月經知識教育,促使社會大眾積極參與月經議題的倡議,形塑理解月經的文化,建構友善的性別平權環境。
點閱率:1830
「氣候任性•臺灣韌性」特展
展覽日期: 2023年03月30日至05月07日
展覽地點:氣候變遷展示廳(地下一樓)
指導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處
補助計畫: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臺
計畫辦公室: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執行單位: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展覽說明:
科學研究已證實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已經相當緊急,氣候議題引發國際高度重視,當全球氣溫不斷上升,氣候變得更加劇烈、任性,我們必須與極端氣候共存,找到與自然相處之道,展現臺灣的韌性。這正是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處、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以及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攜手共同推出「氣候任性•臺灣韌性」特展的目的,透過4年不同的展示主題,以兼具廣度與深度的科普策展方式,讓更多的大眾認識臺灣科學家如何進行氣候變遷資料推估,讓國人深入淺出地知氣候其任性,找到適以韌性的因應方法與策略。2023年以「序曲」揭開序幕,展示內容主要以氣候變遷報告(Sixth Assessment Report,AR6)為基礎,分析「臺灣面臨的衝擊、因應與調適」、介紹「臺灣氣候科學家的工作」、理解「氣候變遷推估與氣象預報的不同」及「氣候資料在地化的重要性」,透過生動的插畫、淺顯的語彙及多媒體互動展示,讓更多的人民了解政府的政策、科技研究成果及全球正在關心的議題。
展示分區
A區 與氣候共存
氣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會配合時令節氣栽種農作物,依據季節冷熱挑選服裝。而為了有更舒適的生活,科學家們投注心力了解天氣與氣候變化,我們與氣候的距離隨著科技的進展逐步靠近?如何鑑古知今,追風、觀雲、識天……
B區 任性與韌性
如果在全球減碳失敗最嚴重的情況下,世紀末臺灣夏季從130天增為210天,冬季甚至從70天變為0天,降雨型態趨向「乾愈乾、濕愈濕」降雨不均的型態,有什麼樣的調適方法及策略你我也可以身體力行,減緩氣候變遷的速度,找到與任性的氣候和平共處的韌性好點子。
C區 氣候變遷如何推估
現在的科學仍無法精準的「預測」未來百年的氣候變化,但為了能夠因應未來氣候變遷可能的衝擊,科學家擬定了幾個未來世界可能走的溫室氣體排放劇本,再透過地球系統模式,利用超級電腦去模擬這些劇本下所推估的未來氣候,評估風險並擬定合適的因應策略。
點閱率:3132
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
展出地點及日期: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第一特展廳(二樓)/112年1月13日至112年4月5日(免費參觀)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為持續加強提升國人從小對海洋文化及周邊環境的認識,深化國人對水下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概念,繼110年「藏水覓趣特展」之後,由文化部指導,文化資產局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再度攜手合辦「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首場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登場,本次展覽結合水下考古與陸域遺跡,將各時代航路與留下的多元遺產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從歷史脈絡認識水下文化資產,並融入海洋教育及海洋文化、大航海時代海洋歷史、在地海洋人文特色等內容,以呈現出不同風貌的全新展覽,認識水下文資原來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本展運用多媒體展示科技,搭配手機通訊軟體提供一套實境解謎遊戲,輔助展覽內容,讓民眾的參觀經驗更加豐富多樣。展覽共分為「水下時空隧道」、「認識水下文化資產」、「臺灣海洋考古之旅」、「東西洋交會下的臺灣風貌」與「永續與推廣」等五大展區,向觀眾傳遞水下文化資產的重要性,喚起國人一起守護臺灣的水下文化資產。 展覽時間自112年1月13日至4月5日,邀請您前來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一起「潛行探索臺灣」!加入水下文化資產保存工作的行列!
點閱率:5898
水色藝情-2022六人創作聯展
自 2011 年來至今一群熱愛繪畫,關注自己生長家鄉的藝術家每星期一次的畫聚,尋遍高雄美景,以自然為師,將寫生融入生活。六人因喜歡寫生創作而結合,持續今未停止,豐富自己人生,努力肯定和堅持,一生喜愛,不離不棄。這次六人展出 48 件寫生創作展,藝術融入生活,讓人生多采多姿。
點閱率:1797
賞心之旅林小霜師生花家創作展
展覽日期:111年11月22日至11月30日(逢周一休館)
展覽地點: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1樓西側長廊
開幕時間:11月23日(星期三) 上午10時 (贈永生手腕花,限量30份)
期盼能撥空前來蒞臨參訪,我們很需要您們的支持與鼓勵。
邀請單位:高雄師範大學樂齡學院永生花創作班
這是一場鼓舞人心,在面對疫情的低谷時,期盼伸出您我的手,一同心連心,一起完成這場愛的公益展出。
展出內容說明:
1.永生花製作
在花最新鮮時採集下來,經過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將鮮花製成永生花。製成的永生花會比原來的顏色更加鮮艷、柔軟、也去除過敏因子,更可以進一步改變花朵本身的顏色。永生花的壽命大約半年到三年的時間左右,既環保又有收藏價值。當然也包含了您我手邊隨手可得的檸檬、柚子、絲瓜、九層塔,秋葵等等。也能製成永生的蔬果 療癒您我埋在最深層的那顆心。
2.臨摹致敬藝術家
這次的展出,選擇藝術家梵谷所創作的星空、向日葵。藝術家莫內所創作的睡蓮、吉維尼花園等等。以製成的永生花臨摹出藝術家的作品。顛覆了傳統永生花的創作。
3.藝術珍賞藝術家
現場邀請不同創作藝術家蒞臨,分享藝術品與理念。
「永生花」簡介:
新鮮花朵、蔬菜、水果,藉由日本永生製作的技術,經過半個月到1個月左右,製作成的永生花朵、蔬菜、水果會比原來的色澤還要艷麗飽滿,甚至可以改變原樣的顏色。永生花可以保存半年到三年左右,在這時間裡會隨著氣候、空氣、室內溼度,會影響永生花保存結果。
點閱率:1926
以色列影響世界的發明與發展
你知道USB和滴灌技術是哪個國家發明的嗎?以色列的科學的發現與發展對全球的影響
不僅僅於此!本展與駐台北以色列經濟文化辦事處共同合作,展出42幅以色列創新突破
的人物及其發現的攝影和文字說明,結合科技、人文、歷史、經濟等多種元素,引介更
多發明的應用!
展期:111年10月4日至10月30日
展覽地點:1F西側藝文專區。
點閱率:887
三隻小豬防災歷險 日常防災雙語特展
110年國家防災日活動主題特展
三隻小豬防災歷險 日常防災雙語特展
地點:北館2F西側廊道
展期:9月23日-12月4日
特展說明:
「三隻小豬防災歷險-日常防災雙語特展」以居家平日生活的防災準備與技能為學習主軸,結合雙語體驗、災防資訊接收、以及疏散避難新思維;為增加民眾參與和深入學習,本特展示加入實境解謎手法,讓民眾能更深入熟習個人家庭應具體實踐之防災應變法則。
展區包含「地震」、「火災」、「空品」以及「個人準備與災防資訊查詢」;展區內以居家實境展示結合互動體驗同步體驗防災知識與雙語學習,同時呈現臺灣防災產業之創意應用。災防資訊應用方面,強調利用手機載具呈現之行動防災系統(如NCDR LINE官方帳號或落雨小幫手APP等),提醒民眾隨手可得之即時環境與防災資訊之取得。此外,本次特展透過高雄市政府協助,特別邀請成立於日本仙台,以防災與建築相關發展的非營利事業組織-社團法人人連災難救助協會來分享日本「人性化避難疏散空間」展示,藉以提供臺灣另一種防災概念設計之新思維。
點閱率:3469
2022《社區關懷揪甘心‧幸福據點好所在》繪畫得獎作品全國巡迴展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台灣省分會
2022《社區關懷揪甘心‧幸福據點好所在》
繪畫得獎作品全國巡迴展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藝文展覽專區B1)
活動緣起:
本會今年舉辦的繪畫活動,希望透過長青及學生實地觀察了解在地社區關懷據點提供服務項目,並描繪舉辦各項活動的溫馨點滴景象;採用畫作展覽方式將100件得獎作品提供青少年及一般民眾能觀賞全國各地社區關懷據點的繪畫寫真。(國小組16件、國中組16件、高中組16件、長青組52件)。
展覽時間:
即日起至10/10止~
點閱率:2036
「防疫戰鬥營-登革熱、流感、新冠肺炎」巡迴展
「防疫戰鬥營-登革熱、流感、新冠肺炎」巡迴展
展覽日期:111.07.07(四)-11.06(日)
展覽地點:新北雙和靜思堂(新北市中和區中山路三段41號)
【展覽說明】
進入防疫戰鬥營,你將化身防疫戰士,試著在「登革熱」、「流感」,以及「新冠肺炎」的三大主題中,運用豐富的疫病知識挑戰關卡,獲得高分!
領取專屬個人的生命戰鬥卡,拍照登錄後,就可以開始來一場知識大冒險。展場內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操作有趣的互動體驗,認識不同疾病的傳播途徑及預防方式等。另外還有不能錯過的登革熱防治新技術-「沃爾巴克氏菌生物防治法」,認識科學家如何將一種存在自然界節肢動物身上的沃爾巴克氏菌,注入埃及斑蚊體內,使牠們無法傳播登革熱,藉此達到疾病防治目的。
展覽期間,累計獲得最高分的前八名,還能獲得精美小禮物,快來一起學習防疫知識,戰勝病毒吧!
è延伸學習:以蚊治蚊!沃爾巴克氏菌生物防治法介紹
點閱率:13836
資料筆數【280】頁數【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