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搜尋
Menu

特展回顧

殭 高雄站

殭 高雄站

好評如潮 加碼延長至9月17日 6月30日 跟隨領路鈴聲緩緩前行 當你知道得愈多,就會發現世界上真的存在一些東西…         「殭」特展自6月30日起至8月29日在本館驚悚開展。官有九品,殭有八品,明清小說盛行造就了獨特的志怪文化。本展根據袁枚《子不語》中分類的「殭屍八品」量身打造的多具仿真殭屍,將歷史文字轉化為逼真實體,由「中華堪輿道派」掌門宗師ー謝沅瑾老師擔任指導,集結全台各地的六大門派,一一呈現八品殭屍的差異性、對付殭屍的秘笈攻略與多件「制殭」真傳法器!展覽設置多項互動體驗,拉近觀眾與殭屍間的距離,親身體會面對殭屍時的恐懼與壓迫氛圍。現場也將提供墨筆、硯台,讓觀眾繪製特色符令留作紀念,更融合西方世界對此傳說生物所衍伸出的「喪屍」風潮、科普研究與生存法則,考驗觀眾對於殭屍的瞭解,克服心中對此傳說生物的駭人想像與不安。                不論是想一窺究竟、與殭屍們近距離互動,或是愛好鬼怪傳說、堅持「眼見為憑」的,讓我們跟隨領路鈴聲緩緩前行… 踏入博物館內的神祕八卦陣,一起揭開殭屍傳說的神秘面紗吧! 展覽時間:每日 10:00-17:00 (閉展前30分鐘停止售票及入場),週一正常開放。 注意事項與入場須知 未滿6歲之孩童禁止入場;6-12歲之孩童,須一位持票成人陪同入場。 本展覽具有「特殊情境場景」與「幽暗氛圍營造」之特殊性,患有心臟病、心血管相關疾病、高血壓、低血壓、酒醉、孕婦及身體不適、精神狀態不佳者等,為考量您的安全與健康,請斟酌自身健康狀況進入展場。

點閱率:62288
「解癮— 解開毒品上癮的真相」反毒教育特展

「解癮— 解開毒品上癮的真相」反毒教育特展

“阿嬤,爸爸什麼時候回來?” 孩子難過的眼神,真切的呼喊,是我心中最不捨,也最無法放下的··· 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先生,在走遍灣各個偏鄉或都市邊緣的角落時,常看見父母是毒癮者的孩童,在小小年紀就面臨毒品侵害了家庭,失去應有的照顧及關愛。自此,辜仲諒先生便決定全力關注臺灣毒品議題。 根據聯合國毒品公室(UNODC)2021年 世界毒品問題報告』指出,全球約有2.75億觸毒人口,其中已有吸毒病症或成癮者約3,630萬人,毒品和藥物濫用議題日趨複雜嚴重。同時,我們也看見許多遊走在法律邊綠的成物質,對青少年族群造成大的影響及傷害。因此,在掌握最新毒品及成癮物質的資訊外,我們更需要理解「癮」,才能學會如何讓自己避免「成癮」。 社會大眾多數對「癮」不甚了解,卻又極其敏感,避之唯恐不及。「癮」不僅一種心理學現象,它無所不在,也有生物學基礎。「是一種超乎正常範圍,在接觸某種事物所產生的嗜好和習慣,而這些事物能透過刺激腦部中樞神經反應,到奮或愉快感。當這些嗜好與習慣對身心造成不良後果,但卻無法控制自己停止,影響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學習或工作時,即為「成癮」。 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於2015年成立,秉持者「教育知毒 ‧ 攜手反毒」的精神致力於及毒教育的推廣,並結合互動科技,舉辦「識毒」系列反毒巡迴特展,持續不間斷將毒知識及觀念帶進全台22個縣市。自2021年起,在過往特展互動科技用的基礎上,我們從戒毒者個案真實故事出發,透過沈浸式體驗設計,搭配實境解謎遊戲,讓觀展者親身走過『成癮』歷程,感受戒癮者所面臨的傷痛及困難,理解「癮」不是一遠的事情,避免成癮需要社會大眾更多的關注與支持。

點閱率:5125
2022~2023環境關懷設計競賽成果巡迴展

2022~2023環境關懷設計競賽成果巡迴展

展出地點:本館地下1樓圓形中庭 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特別舉辦「2022~2023環境關懷設計競賽成果巡迴展」,透過環境關懷設計競賽的舉辦,建構一個創意設計的展現舞臺,激勵及吸引學童與青年學子的投入,散播環境關懷實踐家的種子。本次競賽的20強優秀作品讓我們一同來瞭解這些設計者如何運用創意來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在地困難、全球挑戰」,以及作品的設計理念,為鼓勵參與投票的民眾,到場參與人氣票選活動即可獲得參加獎。竭誠的邀請南臺灣的民眾共同參與,見證臺灣在永續創新的豐沛能量。

點閱率:1146
Happeriod--關於月經的點點滴滴

Happeriod--關於月經的點點滴滴

「Happeriod」所蘊含的概念為「月經(Period)所發生的(Happen)經驗故事」。 展覽中呈現在月經期間各種不同感受、破解日常生活中常見迷思、以及鼓勵正大光明說「月經」,當月經教育變成非女性專屬的教育時,我們才能創造出一個月經不被隱藏、人人都可以討論月經的社會。透過更有意識地提供月經知識教育,促使社會大眾積極參與月經議題的倡議,形塑理解月經的文化,建構友善的性別平權環境。  

點閱率:2385
「氣候任性•臺灣韌性」特展

「氣候任性•臺灣韌性」特展

展覽日期: 2023年03月30日至05月07日 展覽地點:氣候變遷展示廳(地下一樓) 指導單位: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處 補助計畫:臺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臺 計畫辦公室: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 執行單位: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展覽說明: 科學研究已證實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已經相當緊急,氣候議題引發國際高度重視,當全球氣溫不斷上升,氣候變得更加劇烈、任性,我們必須與極端氣候共存,找到與自然相處之道,展現臺灣的韌性。這正是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處、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以及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攜手共同推出「氣候任性•臺灣韌性」特展的目的,透過4年不同的展示主題,以兼具廣度與深度的科普策展方式,讓更多的大眾認識臺灣科學家如何進行氣候變遷資料推估,讓國人深入淺出地知氣候其任性,找到適以韌性的因應方法與策略。2023年以「序曲」揭開序幕,展示內容主要以氣候變遷報告(Sixth Assessment Report,AR6)為基礎,分析「臺灣面臨的衝擊、因應與調適」、介紹「臺灣氣候科學家的工作」、理解「氣候變遷推估與氣象預報的不同」及「氣候資料在地化的重要性」,透過生動的插畫、淺顯的語彙及多媒體互動展示,讓更多的人民了解政府的政策、科技研究成果及全球正在關心的議題。   展示分區 A區 與氣候共存 氣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會配合時令節氣栽種農作物,依據季節冷熱挑選服裝。而為了有更舒適的生活,科學家們投注心力了解天氣與氣候變化,我們與氣候的距離隨著科技的進展逐步靠近?如何鑑古知今,追風、觀雲、識天……   B區 任性與韌性 如果在全球減碳失敗最嚴重的情況下,世紀末臺灣夏季從130天增為210天,冬季甚至從70天變為0天,降雨型態趨向「乾愈乾、濕愈濕」降雨不均的型態,有什麼樣的調適方法及策略你我也可以身體力行,減緩氣候變遷的速度,找到與任性的氣候和平共處的韌性好點子。   C區 氣候變遷如何推估 現在的科學仍無法精準的「預測」未來百年的氣候變化,但為了能夠因應未來氣候變遷可能的衝擊,科學家擬定了幾個未來世界可能走的溫室氣體排放劇本,再透過地球系統模式,利用超級電腦去模擬這些劇本下所推估的未來氣候,評估風險並擬定合適的因應策略。  

點閱率:3572
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

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

展出地點及日期: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第一特展廳(二樓)/112年1月13日至112年4月5日(免費參觀)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為持續加強提升國人從小對海洋文化及周邊環境的認識,深化國人對水下文化資產的保存維護概念,繼110年「藏水覓趣特展」之後,由文化部指導,文化資產局與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再度攜手合辦「潛行探索臺灣-水下文化資產特展」。首場於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登場,本次展覽結合水下考古與陸域遺跡,將各時代航路與留下的多元遺產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從歷史脈絡認識水下文化資產,並融入海洋教育及海洋文化、大航海時代海洋歷史、在地海洋人文特色等內容,以呈現出不同風貌的全新展覽,認識水下文資原來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本展運用多媒體展示科技,搭配手機通訊軟體提供一套實境解謎遊戲,輔助展覽內容,讓民眾的參觀經驗更加豐富多樣。展覽共分為「水下時空隧道」、「認識水下文化資產​」、「臺灣海洋考古之旅」、「東西洋交會下的臺灣風貌」與「永續與推廣」等五大展區,向觀眾傳遞水下文化資產的重要性,喚起國人一起守護臺灣的水下文化資產。 展覽時間自112年1月13日至4月5日,邀請您前來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一起「潛行探索臺灣」!加入水下文化資產保存工作的行列!

點閱率:6294
科工想見你-收錄音機藏品展

科工想見你-收錄音機藏品展

錄音科技是十九世紀末的一項重要發明,對人類生活影響深遠,它將原本稍縱即逝的聲音固化為可以不斷複製的物品,並讓聲音脫離其原來的生產脈絡,跨越時空限制,可隨時隨地被操作。在愛迪生發明的錄音技術公諸於世後,旋即傳入日本,之後又由日本引進臺灣,開始了錄音科技在臺灣的發展,而臺灣在2019年推出《想見你》熱門電視劇,獲得極高評價,即便已經完結仍人氣不減,全劇透過「Walkman隨身聽」作為串接整部戲劇作品的重要信物,成為話題商品,因此本館於二樓咖啡藝廊將本館典藏收錄音機相關文物展出,推出「科工想見你-收錄音機藏品展」,希望民眾看劇也要長知識,透過本展穿越至過去,了解收錄音機之科普知識。

點閱率:18211
水色藝情-2022六人創作聯展

水色藝情-2022六人創作聯展

自 2011 年來至今一群熱愛繪畫,關注自己生長家鄉的藝術家每星期一次的畫聚,尋遍高雄美景,以自然為師,將寫生融入生活。六人因喜歡寫生創作而結合,持續今未停止,豐富自己人生,努力肯定和堅持,一生喜愛,不離不棄。這次六人展出 48 件寫生創作展,藝術融入生活,讓人生多采多姿。 

點閱率:2094
賞心之旅林小霜師生花家創作展

賞心之旅林小霜師生花家創作展

展覽日期:111年11月22日至11月30日(逢周一休館) 展覽地點: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1樓西側長廊 開幕時間:11月23日(星期三) 上午10時 (贈永生手腕花,限量30份) 期盼能撥空前來蒞臨參訪,我們很需要您們的支持與鼓勵。 邀請單位:高雄師範大學樂齡學院永生花創作班 這是一場鼓舞人心,在面對疫情的低谷時,期盼伸出您我的手,一同心連心,一起完成這場愛的公益展出。   展出內容說明: 1.永生花製作 在花最新鮮時採集下來,經過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間,將鮮花製成永生花。製成的永生花會比原來的顏色更加鮮艷、柔軟、也去除過敏因子,更可以進一步改變花朵本身的顏色。永生花的壽命大約半年到三年的時間左右,既環保又有收藏價值。當然也包含了您我手邊隨手可得的檸檬、柚子、絲瓜、九層塔,秋葵等等。也能製成永生的蔬果 療癒您我埋在最深層的那顆心。 2.臨摹致敬藝術家 這次的展出,選擇藝術家梵谷所創作的星空、向日葵。藝術家莫內所創作的睡蓮、吉維尼花園等等。以製成的永生花臨摹出藝術家的作品。顛覆了傳統永生花的創作。 3.藝術珍賞藝術家   現場邀請不同創作藝術家蒞臨,分享藝術品與理念。 「永生花」簡介: 新鮮花朵、蔬菜、水果,藉由日本永生製作的技術,經過半個月到1個月左右,製作成的永生花朵、蔬菜、水果會比原來的色澤還要艷麗飽滿,甚至可以改變原樣的顏色。永生花可以保存半年到三年左右,在這時間裡會隨著氣候、空氣、室內溼度,會影響永生花保存結果。

點閱率:2234
黏TT工廠事件簿―黏的科學與體驗特展

黏TT工廠事件簿―黏的科學與體驗特展

為充實生活科學領域的多元學習與認知,本館策劃之「黏TT工廠事件簿―黏的科學與體驗」特展,以「科學」、「黏」、「偵探」為主題,以輕鬆、幽默、探索、娛樂性質的方式,邀請大小朋友一同參觀黏的巧思與奧妙,內容豐富精采,適合親子共遊及各年齡層參觀。 「黏TT工廠事件簿―黏的科學與體驗」特展,訊息如下: (一)展覽時間:111年11月5日(週六)起至112年9月3日(週日),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下午4時停止入場,週一為休館日,除夕及年初一休館,如逢星期一為國定假日或補假日照常開放。 (二)展覽地點: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6F展示廳。 (三)展覽介紹:大小朋友將化身偵探,親身走入故事場景,來到工廠調查案件。依循偵查手冊引導,以掌握事件開端及關鍵人物,利用科學「黏」理,體驗黏、觸碰黏、踏上黏、實驗黏,完成偵查解密任務。 焦點展品及概念說明: 1、事件開端:介紹黏TT工廠及黏膠發明的大事紀。 2、重返現場:進入老闆辦公室,凌亂的現場及被打開的保險箱似乎存在某些遺留的線索。 3、線索搜查:工廠的資料室存放著黏膠相關書籍,但有些書頁被撕碎散落一地。 4、肖像還原:監控中心的螢幕上,出現幾個重要關鍵影格。 5、突破陷阱:各式黏著劑的專屬裝配線,運輸平台卻出現一些打翻的黏著陷阱。 6、科學驗證:針對新研發黏膠產品功能進行測試,但實驗櫃體上卻少了重要藥劑,測試紀錄也被刻意打亂。 7、真相大白:等您蒞臨解密! 主辧單位: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協辦單位:群益膠帶股份有限公司

點閱率:31389
資料筆數【302】頁數【2/3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