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Menu
:::

教育資源

專業人員人才庫

鄭瑞洲
  • 姓名: 鄭瑞洲
  • 組室: 科技教育組
  • 職稱: 副研究員
  • Email: adam(AT)mail.nstm.gov.tw
  • 聯絡方式: 07-3800089分機5124
  • 學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動物學研究所碩士
  • 經歷: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科技教育組副研究員
  • 學術專長: 科學教育、環境教育、博物館教育、科技轉化
  • 進行中研究主題: 學習興趣、科學傳播、科學素養、永續發展素養、生醫科技轉化
個人著作
學位論文
鄭瑞洲(2014)。情境興趣為本的教學促進高一學生生物遺傳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暨環境教育研究所 博士論文。
期刊論文
Jui-Chou Cheng (2023). Learning outcomes of transforming cutting-edge iPSC research into informal science courses for uppe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Biological Education (SSCI), DOI: 10.1080/00219266.2023.2192729
鄭瑞洲林煥祥(2022)。臺灣公民參訪非制式科學教育機構對公民參與科學的影響:科學興趣所扮演的中介角色科學教育學刊,30(2),149-170。(TSSCI)
鄭瑞洲、楊敏、陳君瑜(2022)。不插電程式設計教學促進偏鄉國小生對程式設計的情境興趣與概念理解。科技博物,26(2),83-116。
鄭瑞洲、楊敏、 林莉純、楊翰宗(2021)。科技影片學習對大學生人工智慧科技素養效益。通識學刊,9(1),1-48。
鄭瑞洲、楊敏(2021)。轉化科學研究為國高中生非制式科學實作課程之探討。科技博物,25(1),27-56。
鄭瑞洲、林煥祥(2020)。臺灣公民對非制式科學教育場域的態度與參訪動機之研究。科技博物,24(3),63-84。
鄭瑞洲、李育諭、林煥祥(2019)。臺灣公民參與科技議題活動與參訪科學工藝類博物館的關係及變化。科技博物,23(2),71-95。
鄭瑞洲、黃臺珠(2018)。探討臺灣公民參訪科學與工藝博物館和其科學素養間之關係。科技博物,22(1),37-56。
鄭瑞洲、謝百淇、黃台珠(2017)。臺灣公民參訪科學與工藝博物館趨勢之研究。科技博物,21(1),5-24。
鄭瑞洲、洪振方、黃台珠(2016)。透過情境興趣教學策略促進高一學生之遺傳學學習。科學教育學刊,24(2),115-137。(TSSCI)
鄭瑞洲、 洪振方、黃台珠(2013)。採用多元教學策略的非制式奈米課程對國中生情境興趣之促進。教育實踐與研究,26(2),1-28。(TSSCI)
研討會論文
鄭瑞洲、林佳蓉、楊敏(2022)。以博物館展示開發科學課程教學初探-以幹細胞及胞泌體科學研究為例。2022科普論壇。台北,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鄭瑞洲、林佳蓉、楊敏(2021)。另類探究與實作-轉化學校課程實驗為引導式探究實作初探。2021科普論壇。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楊敏、鄭瑞洲、陳君瑜(2021)。興趣導向的國中生程式設計專題課程教學初探。第37屆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阮湘純、葉亭廷、林佳蓉、鄭瑞洲(2021)。國小中年級學生不插電程式設計課程之教學研究。第37屆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鄭瑞洲、林佳蓉、楊敏、陳玫岑(2020)。轉化前沿科技研究為適合高中生自然科多元選修課程與教學。2020科普論壇。基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楊敏、鄭瑞洲(2020)。中小學生參與線上機器人競賽學習成效初探。第36屆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阮湘純、張美珍、鄭瑞洲(2020)。無人機程式飛行教師研習。第36屆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鄭瑞洲、楊敏、林莉純、楊翰宗(2019)。以科技短影片傳播促進大學生對人工智慧的概念理解與態度。第十四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洪志銘、劉志勇、江淑芳、鄭瑞洲(2019)。臺灣青少年機器人科技學習興趣初探-以2018 FLL機器人競賽參賽者為例。2019科普論壇。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鄭瑞洲(2017)。博物館科普數位資源建置與推廣-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奈米科技主題為例。2017 科普論壇。台北,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鄭瑞洲、黃臺珠(2017)。情意因子在台灣公民參訪非制式科學教育機構促進公民參與科學的角色。2017博物館評量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鄭瑞洲、林莉純、楊翰宗(2017)。網路影片傳播促進大學生的機器人科技概念與態度。2017 第6屆亞洲動物園教育者暨第33屆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屏東,國立屏東大學。
鄭瑞洲、林莉純(2015)。非制式奈米科學課程促進國中學生之奈米科技學習概念、興趣與態度。2015大眾科學素養的脈絡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鄭瑞洲、林莉純、王啟祥(2014)。館校合作非制式奈米課程對國中生科學素養之影響。2014 科普論壇。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Jui-Chou Cheng, Ming Yang, Li-Chun Lin, Han -Chung Yang (2019). Could Online Video Improve Public Scientific Literacy? (2019 ASPAC)
Jui-Chou Cheng, Ying-Yao Cheng, Tai-Chu Huang (201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ese Citizens’ Watching TV Programs of Science and Scientific Literacy(APERA & TERA2016)
Jui-Chou Cheng, Ying-Yao Cheng, Tai-Chu Huang (2016). Public Engagement in Sci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aiwanese citizens’ Internet Access for Science Websites and Scientific Literac (2016 EASE TOKYO)
Jui-Chou Cheng, Paichi Pat Shein, Tai-Chu Huang (2015). Taiwanese Citizens’ Information Sources for and Interes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East-Asian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Education (2015EASE).
Jui-Chou Cheng, Pei-Yu Hsieh, Dong-Hwang Chen,Tai-Chu Huang (2013). Formal and Non-formal Nanotechnology Curricula promoting K-12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Situational interest. Taiw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 Pacific Rim Objective Measurement Symposium 2013(TERA & PROMS 2013)
Jui-Chou Cheng, Li-Chun Lin, Jeng-Fung Hung, Tai-Chu Huang (2013). Promoting K-12 Students’ Learning and Situational Interest in Integrating Nanotechnology into K-12 Chemistry Curriculum.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Network for Inter-Asian Chemistry Educators (NICE 2013)
其他—書籍類
林煥祥主編(2020)。2018年臺灣公民科技素養概況-第四章民眾參訪非制式科學教育場所的行為與態度。國立中山大學西灣學院公民素養推動研究中心。
Top